查看原文
其他

写书的老手艺都丢光了

生姜斯基 老斯基财经 2020-11-22


领导,我也想出本书。
 
 

一部分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今天其实是哈利·波特的生日。
 
1980年7月31日,哈利·波特出生了。
 
11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在霍格沃兹上了七年学,一年就是一部《哈利·波特》。
 
2004年7月,罗琳曝光了《哈利·波特》第六部的书名——《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预计能在2005年夏天写完。
 
但是生活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跑得慢,就会有别人把你甩在身后,哪怕是罗琳也不行。
 
3个月后,中国市场上就出现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中文版。
 
市场经济,达尔文法则,速度就是生命。
 
在这本提前上市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扉页上写着内容简介:
 

在霍格沃茨经历了一次次事件后,哈利认识到自己的魔法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得到提高,于是转学到罗伊大陆上最大最高级的奎罗茨魔法学园。在转学到这个学园后,他竟然变成了一个嗜血的怪物,不过,他却倒在了同学的掌下……

 
内容大胆,想象前卫,波特可能也没想到自己打了一个青春期的伏地魔,最后自己变成了一个怪物,还被同学用掌法打倒。
 
生活怎么可能事事都让你想到,那个年代绚丽多彩的想象力,还生产了诸如奥特曼大战葫芦娃,王菲虐恋十年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最突破人们想象的,当然还要数那本《挪威没有森林》。
 
还没读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却早已经浏览了福原爱姬的续写――《挪威没有森林》。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冥冥中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你周围一切事物的出场顺序,或早或晚,该来的总会来……
 
 
这段伤感流行文字来自豆瓣文艺青年2017年对《挪威没有森林》一书的书评。
 
百度百科至今挂着福原爱姬的身份介绍:
 
福原爱姬,1967年出生于日本横滨,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戏剧系,199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鸟鸣》,1993年获得“日本文学新人奖”,被日本文坛称为“纯情玉女作家”。同年与村上春树结识。
 
最先发现事情不对的,是出版《村上春树文集》的责任编辑沈维藩,他查阅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本姓名辞典》,发现其中根本找不到“爱姬”这两个字联在一起的人名。
 
而且“纯情玉女作家”这个称号也太恶俗了。
 
沈维藩咨询了村上的著作权代理商后,对方怀疑:这本书该不会是中国人写的吧?
 
但是,《挪威没有森林》的出版人沈浩波声称,自己在广州确实见到了作者福原爱姬本人。
 
真相到底是什么?福原爱姬跟福原爱到底是什么关系?挪威到底有没有森林?
 
这件事最终惊动了村上春树本人,他通过著作权代理公司在2004年7月回应:
 
1、他从未见过一个叫“福原爱姬”的人,平生也从未与其有过任何交往。

2、他们也从未听到过日本设有“日本文学新人奖”这个奖项。

3、依照法律,日本出版社必须将其出版的每一种图书送交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但从该图书馆的正式目录中找不到“福原爱姬”的名字,也找不到《鸟鸣》和《精灵之书》等作品。
 
真相水落石出,日本根本就没有福原爱姬这个人。
 
原来,早在2003年8月中,沈维藩所在的译文出版社就收到过《挪威没有森林》的初稿,那时这本书的作者还是一位姓沈的男子。
 
译文出版社交给村上春树内地版译者林少华审稿后,林少华觉得水平不行,最终退稿。
 
等到了12月投稿到了另外一家出版社时,作者摇身一变成了“村上春树从未见过面的‘情人’福原爱姬”,到了2017年还能吸引豆瓣文艺青年。
 
 
《挪威没有森林》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艾心还在吭哧吭哧地写稿。
 
她接到的任务是写一本《世界500强最需要的13种人》,不到4个月的时间她写了5万字。
 
等到书在北京各大书店上架之后,艾心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署名上写的不是她,而是詹姆斯·希尔曼。
 
这不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唯一一本署名为詹姆斯·希尔曼的书,2004年8月,他们刚刚出版了一本《世界500强坚决不用的13种人》,据说不到一年的时间卖了5万册。
 
 
美国确实有个叫詹姆斯·希尔曼的心理学家,1926年出生,2004年已经76岁高龄,还能半年写一本书,实在是笔耕不辍,老当益壮。
 
可惜翻烂了老人家的作品集也找不到这两本书。
 
和詹姆斯·希尔曼齐名的还有一个保罗·托马斯,他是七本《执行力》系列的作者。
 
这位保罗·托马斯不仅是哈佛商学院管理学、哲学博士,而且曾就职于多家世界500强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组织管理顾问。
 
但是哈佛并没有一位博士叫保罗·托马斯,而且七本《执行力》全部都只有中文版。
 
和《挪威没有森林》一样,这些署名外国教授的成功学秘籍根本就是中国人写的嘛。
 
只需要找好枪手,付上千字30-40元的稿费,黑心一点的就找两个枪手,写好之后告诉他们,你们写得都不行,连稿费都不用付。
 
名字带上哈佛、世界500强等等字眼,再虚构几条《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的评论,根本不愁销路。
 
你猜为什么?
 
因为这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成功学秘籍有三分之二都被企业团购了。
 
这些书大部分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教导员工要“听话”、“服从”,老板特别喜欢买回去给自己的员工看,不仅要看还要在晨会上念,不仅要念还要写读后感。
 
每天干完活,七魂丢了六魄,看着又臭又长的假洋经,只想倒头就睡,谁还有空管它真的假的。
 
 
说起来《平安经》这本书的主题也是很好的,单位发下来后,睡前念几句,倒头就睡。
 
不仅保了平安,还治好了失眠。
 
而它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别人看懂了,甚至看目录就能了解全部内容,可以说是秒懂。
 
有人放言,这是一本少有的每个字都认识的书。
 
可见,这本书的门槛太低,低到让大家觉得:
 
我上我也行,我之所以不行,是因为我站的位置不够高。
 
这种思想是很可怕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出了书就是作家,怎么能让大家觉得,他上他也行?
 
波特成了怪物,挪威没有森林,要想出书,书里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谁写。
 
而要想这本书卖得好,就得像那些成功学秘籍一样,找几个枪手写点大家看不懂的东西。
 
十几年过去了,什么都在涨价,就是枪手没怎么涨,花上几千块,多的是抢着帮你把一句话扩充成几万字的大学生。实在不行,咱就找俩。
 
您要是不好意思,跟下面人使个眼神,看谁敢不跟您当个事办。
 
您说您这么大个领导,什么事非要亲自来,这算怎么回事啊!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生姜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砸向三岁女童的,是懦夫的铁锹

牛市还差一位带头大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